日期:2025-06-18 22:15:44
《——·前言·——》
在富金山上,天空被飞机的轰鸣声撕裂,地面则弥漫着毒气的气息。战斗在这里激烈地进行,阵地一轮又一轮地易手,最后连一整支德械师几乎全军覆没。那么,富金山究竟发生了什么?
富金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它控制着合肥通往武汉的交通要道,是绕不过的战略关口。想要攻占武汉,首先必须拿下这片山地。日军看中了这一点,果断展开了进攻,投入了大量兵力和资源。
展开剩余87%日军第13师团、第16师团以及第10师团一部分,总计两万多人,配备了重型炮火、24架飞机以及大量毒气弹,强势推进。日军的目标显而易见——打破中国军队的防线,摧毁大别山的阻碍,再一路冲向武汉。
尽管敌军强大,国军没有退缩,第71军坚定地顶上,宋希濂亲自指挥作战。36师、88师、61师以及51军的部队全都参战,其中36师装备最为精良,全部为德械装备,出自黄埔军校,曾在淞沪会战中奋勇作战,保卫过南京,是当时最具战斗力的主力部队之一。
从人数上看,日军多;从火力上看,日军重;但如果说到坚韧的意志,71军无疑是最强的。他们不惧强敌,坚决死守阵地,哪怕敌人用尽了所有手段。
富金山周边的白龙岗、丁大营、熨斗山等位置成了这场恶战的关键地带。日军步步逼近,国军死守阵地,战线反复拉锯,一天内阵地可能会换手三次。战斗激烈到几乎无法想象,整个战场弥漫着浓烟与火光,白龙岗等地的村庄被彻底摧毁,日军主动放火烧掉了超过十个村庄,摧毁了山林,烧掉了尸体,甚至把村落拆了补充柴火。
一场接一场的轰炸,战斗从黎明持续到夜晚。炸弹落下后,随之而来的是毒气弹。毒气让地上的草木瞬间腐烂,气体弥漫开来,中国士兵们只能用湿毛巾捂住脸,忍受毒气的侵袭。没有防毒面具,唯有拼命生还,能存活下来,全凭身体的韧性与命运的眷顾。
尽管面临重重困境,第71军毫不动摇,阵地死守了十天之久。十天的时间并不算长,但在如此惨烈的战斗中,十天就足以用生命堆砌出来。白龙岗的战斗持续了五天,不是因为敌人没有进攻,而是因为敌我双方几乎一触即发,战斗不停歇。每一次日军突破,36师都会反击,坚决把敌人赶回去。最后一次,守军没有留下一个活口,全员壮烈牺牲。
战斗的残酷程度难以想象。在白龙岗,一位连长带领部队冲锋,他三次中弹,最后抱着炸药包冲进日军阵地,壮烈牺牲。熨斗山的战斗更加惨烈,一个营的士兵上去后,整整一夜未曾下山,最后只剩下满山的尸体。山沟中堆积着死尸,毒气罐散落一地,几乎没人能活着走出山来。
36师的战士们不畏艰险,顶着轰炸和毒气坚持战斗,直到补给线断裂,许多人连步枪都没有了。战场上弹药短缺,士兵们只能用刺刀作战,甚至用手雷去清除日军的战壕。补给车无法送到,日军的飞机像鬼魅一样紧盯着补给线,一旦补给车出现,马上就会被炸毁。所有的道路都被轰炸毁坏,士兵们只能肩挑弹药爬山。
宋希濂没有动摇,尽管88师被调上山接替,但前线的报告依旧是“无法推进”,火力压制不住,士兵体力也几近耗尽。然而他死死坚持着:“不是撑不住,而是不能退。”如果退的话,日军就能绕过大别山南下,直接威胁武汉。于是,36师的陈瑞河师长和他的部队死守阵地,直到无法继续。最后,陈瑞河指挥所剩的800名士兵组成了突击队,发动最后一次进攻。
这一次突击,虽然不能改变战局,但至少能拖延一段时间。突击队员们并非为了胜利,而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。整场战斗中,指挥官更换了三次,但每次换人,大家都毫不犹豫地继续前进。最后,突击队几乎全军覆没,只有不到百人能够返回。
日军虽然继续换兵上阵,但也已到了极限,兵力接近崩溃,炮弹所剩无几,毒气弹也已经用尽。战斗不断消耗着敌我双方,最后,日军终于主动撤退。并不是国军追击了他们,而是敌军的推进已无法持续,所有兵力和火力都已经透支。日军的飞机、炮兵,最终都撤离了战场,留下的只是焦土和无数的尸体。
宋希濂回头看着36师的战士们,脸上没有一丝表情。他在回忆录中写道:“最痛心的不是阵地丢失,而是看着这些建制的士兵全都牺牲。”这场血战虽然没有取得胜利,但却极大地拖延了日军的进攻,为武汉的防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。
蒋介石随后向全国发电,表彰第71军,称其“精神上足使敌确认我愈战愈强”,然而这并没有让人感到喜悦。那些送到医院的士兵,大多连名字都没法确认,有的只剩下编号,而有的连编号都找不全。
36师的最后一战,在富金山的血战中,虽然以阵地丧失告终,但却成功改变了战局,拖延了日军的进攻。富金山原本是日军计划中的突破口,如果顺利打通合肥,接下来将一路南下,直指武汉西侧,再向长沙压进。然而,经过第三天的战斗,《大阪每日新闻》依然在宣扬“胜利即将到来”,但到了第七天,风向发生了变化。《朝日新闻》的记者写道:“中国军队没有后退一寸,战斗毫无进展,伤亡不断增加”。甚至出现了更加尖锐的评价:“敌非土兵,乃能战之军”。这一战,日军第一次真正认识到,中国军队不仅能够组织起强有力的防守,而且能够与正规军作战,进行长时间的对抗。
战后,《陆军省战况通报》指出:“第13师团编制需全面重组,后续兵员与物资补给需延期”,也就是说,日军在接下来的武汉会战中被拖延了节奏。富金山的坚守,为武汉的防守争取了宝贵的时间,也让长沙的兵力得以调动,整个中原战线得到了暂时的稳定。
富金山之后,日军的指挥官开始意识到,中国的战线已进入“持久战的泥沼”。战后,固始县立起了抗日英烈纪念碑,上面简单地刻着:“富金山,血未干。”多年后,一位老兵站在碑前,扶着拐杖,凝视着这块碑,默然无语。
这场战斗不仅仅是一次阵地的失守,它还让人们深刻意识到抗战到底的精神与决心。尽管36师的英勇牺牲,但它们的血肉与精神已经深深烙印在了民族的历史中,永远不会被忘记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合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